當你煤改氣結束的時候,氣沒了!
趙本山說,人這一輩子最最悲哀的事情是什么?人還活著,錢沒了。而對很多企業而言,這樣的悲哀卻在這個冬天出現了。
在環保重壓之下,近一年多以來,各地掀起了“煤改氣”熱潮,可當煤改氣已經結束的時候,很多企業發現,天然氣的供應并不充足,很多企業的正常生產“斷了糧”,尤其是供暖季到來之后,為了保民生,更讓一些企業陷入了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窘境。
于是,企業限產停產便成了常態。入冬以來,山東、河北等地的天然氣紛紛斷供,致使一些企業不得不停產。僅河北廊坊市,近期就有449家企業停產限產。
但是寧波華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還在堅持積極的發展新能源的發展。
研究天然氣的頂級專家告訴我,今年1—9月份,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719億方,絕對消費量1671億方,增幅18%。預計全年絕對消費量2320億方,比上一年增加340億方,增幅17%。
這一增長幅度,不僅創出了近年來新高,更讓很多業內人士大呼意外。
事實上,天然氣消費量的增長,無論對我國能源結構的優化,還是對大氣質量是改善,都大有裨益,因為相比于24%的國際平均水平,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還不足7%,未來的增長空間不可謂不大。即便全年消費達到2320億方的水平,我國天然氣消費總量也不過是美國的1/4。那么,這樣的消費水平,為什么又出現了氣荒了呢?
毫無疑問,在煤改氣驅使下,天然氣消費量大幅增長是一個重要因素,但這一因素絕不是致命的,最根本的原因在于,中國目前的地下儲氣庫嚴重缺乏,天然氣的調峰能力嚴重不足。
眾所周知,天然氣消費具有明顯的季節性,夏季需求疲軟而冬季旺盛,中石油銷售數據顯示,近幾年北京市冬季最高月用氣量是夏季最低月用氣量的6倍至8倍。
因此調峰需求顯而易見。
一般而言,天然氣調峰主要靠地下儲氣庫、LNG和天然氣田等方式,而地下儲氣庫具有初期容積大、經濟、不受氣候影響、安全可靠、能夠合理調節用氣不平衡等特點,是當今乃至今后世界上最主要的天然氣儲存方式和調峰手段。
數據顯示,目前我國的地下儲氣庫僅不足20座,有效儲氣量僅占天然氣消費的2%左右,大大低于國際16%的平均水平。正因為如此,目前我國主要依賴氣田調峰和壓減市場等剛性措施。
由于天然氣消費季節性明顯,夏季需求不足時,供氣企業便會壓產、轉售長期合同LNG資源等措施匹配市場需求,這樣一來,冬季需求增長時,保供壓力就會陡然上升。也因此會變得“峰更高,谷更深”。
相比之下,美國目前地下儲氣庫數量將近500座,有效儲氣能力占總消費量的占比接近20%,因此美國盡管天然氣消耗量巨大,也存在削峰填谷問題,但卻很少出現氣荒的狀況。
之所以我國地下儲氣庫建設嚴重滯后,最主要的原因在于,我國天然氣價格機制問題還未厘清,企業缺乏建設地下儲氣庫的動力。由于我國天然氣價格實行政府管制,民用氣價與工業氣價存在倒掛,季節性價格差又比較小,導致商業地下儲備庫幾乎為零。目前運營的儲氣庫,也多為兩大公司“義務”興建,當然也很難有商業利潤。
而在美國,天然氣價格是完全放開的,冬高夏低,價差可達50%以上。法國則實行冬夏差別價格,冬季氣價是夏季的1.2倍至1.5倍。這樣的價差,讓商業地下儲氣庫有利可圖,最終“削峰填谷”的任務交由市場順利完成。
在我國天然氣價格還未理順的當下,地下儲氣庫的建設自然就難以推進。因此,加快天然氣價格改革,讓市場決定價格,才能有利于商業儲備庫的建設,才能最終解決冬季氣荒難題。
近期,全國各省政府積極實施“煤改氣”工程,針對因燃煤機組被淘汰導致生產經營活動受到影響的企業和單位,政府鼓勵企業自主進行“煤改氣”,采用熱電聯產及建設分布式能源站。天然氣分布式系統能夠持續穩定的電力供應,同時天然氣分布式系統的綜合能源利用效率能達到70%以上,具有良好的節能效益和經濟性,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利用在工業企業“煤改氣”的市場極具潛力。